今年以來,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兩重”建設效應持續放大
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實施“兩重”建設有關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專家分析,今年以來,“兩重”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持續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將有助于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向上向好。
有力補短板強弱項
“兩重”建設,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兩重”建設重點投向科技自立自強、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有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國家重大戰略順利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從2024年起,中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4年當年安排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今年,“兩重”建設共安排8000億元支持1459個項目,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領域。
“2024年以來,‘兩重’建設全面展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分析,“兩重”建設關切國計民生,從投向領域看,既有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與能源資源安全等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大事要事,也有高等教育提質升級、托育服務等人民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無論工程大小,只要服務“兩重”目標,皆為“兩重”項目。
推動擴大有效投資
“兩重”建設持續推進,在相關領域取得越來越多進展和成效。
高標準農田是“兩重”建設的一個重點領域,目前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時下,秋收過后,多地利用農閑期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我們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大中型灌區等重大水利建設,強化農田、水利設施銜接配套,切實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說,2024年以來,累計安排“兩重”等中央資金4000多億元,支持建設改造高標準農田1.8億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上述負責人表示,“兩重”建設著力破解發展急需、依靠傳統的常規手段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如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同時,全力推進多年想干而未能干、需要由中央層面推動的跨區域、跨流域、跨行業、跨領域,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基礎的重大工程,如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
“兩重”建設的推進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分析,今年以來,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1—10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0.0%,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9.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4.5%,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為22.6%,比去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民間投資增長34.5%,航空運輸業民間投資增長20.0%。
注重“硬投資”“軟建設”結合
如何進一步推進“兩重”建設?
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牢牢把握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強化部門協同,注重軟硬結合,推動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穩步提升。
專家分析,“兩重”建設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緊扣戰略需求謀劃推進重大項目,強化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確保上下協調、縱橫聯動、同向發力。同時,“兩重”建設不僅要“硬投資”過硬,還需要“軟建設”與之配套,推動破解“硬投資”有關行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等面臨的深層次障礙。只有“軟硬兼備”,才能確保項目可持續、見實效、助長遠。
此次會議還提出,要健全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嚴格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資產管理、后續運維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項目建設與資金撥付節奏,強化項目和資金匹配,積極撬動超長期貸款、政策性金融等資金,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放大“兩重”建設效應。
羅毅飛認為,下階段,要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高質量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項目建設,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不斷擴大有效投資,提高投資效益。
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入實施“兩重”建設有關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專家分析,今年以來,“兩重”建設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持續高質量推進“兩重”建設,實施一批重大標志性工程,將有助于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向上向好。
有力補短板強弱項
“兩重”建設,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兩重”建設重點投向科技自立自強、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人口高質量發展、糧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生態安全等方面,有力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國家重大戰略順利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從2024年起,中國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2024年當年安排70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1465個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完成投資超過1.2萬億元。今年,“兩重”建設共安排8000億元支持1459個項目,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領域。
“2024年以來,‘兩重’建設全面展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有關負責人對記者分析,“兩重”建設關切國計民生,從投向領域看,既有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與能源資源安全等事關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大事要事,也有高等教育提質升級、托育服務等人民群眾身邊的急事難事。無論工程大小,只要服務“兩重”目標,皆為“兩重”項目。
推動擴大有效投資
“兩重”建設持續推進,在相關領域取得越來越多進展和成效。
高標準農田是“兩重”建設的一個重點領域,目前全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過10億畝。時下,秋收過后,多地利用農閑期繼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我們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推進大中型灌區等重大水利建設,強化農田、水利設施銜接配套,切實提高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說,2024年以來,累計安排“兩重”等中央資金4000多億元,支持建設改造高標準農田1.8億畝。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上述負責人表示,“兩重”建設著力破解發展急需、依靠傳統的常規手段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如發展新質生產力、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同時,全力推進多年想干而未能干、需要由中央層面推動的跨區域、跨流域、跨行業、跨領域,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基礎的重大工程,如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
“兩重”建設的推進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首席統計師羅毅飛分析,今年以來,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1—10月份,基礎設施投資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20.0%,水上運輸業投資增長9.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4.5%,占全部基礎設施投資的比重為22.6%,比去年同期提高1.0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民間投資增長34.5%,航空運輸業民間投資增長20.0%。
注重“硬投資”“軟建設”結合
如何進一步推進“兩重”建設?
11月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牢牢把握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強化部門協同,注重軟硬結合,推動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穩步提升。
專家分析,“兩重”建設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緊扣戰略需求謀劃推進重大項目,強化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確保上下協調、縱橫聯動、同向發力。同時,“兩重”建設不僅要“硬投資”過硬,還需要“軟建設”與之配套,推動破解“硬投資”有關行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等面臨的深層次障礙。只有“軟硬兼備”,才能確保項目可持續、見實效、助長遠。
此次會議還提出,要健全項目協調推進機制,嚴格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資產管理、后續運維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項目建設與資金撥付節奏,強化項目和資金匹配,積極撬動超長期貸款、政策性金融等資金,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放大“兩重”建設效應。
羅毅飛認為,下階段,要統籌用好各類政府投資,高質量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項目建設,推動重點產業提質升級,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完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項目建設長效機制,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不斷擴大有效投資,提高投資效益。
- 聚焦“十五五”規劃建議 | 以人工智能引領科研范式變革(2025-11-20)
- 學習規劃建議每日問答 | 如何把握“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際國內形勢(2025-11-20)
-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負責人就《關于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的意見》答記者問(2025-11-20)
- 努力推動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訪生態環境部黨組書記孫金龍(2025-11-20)
- 首部生態環境監測專門行政法規公布,有何亮點?(2025-11-19)
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3458號